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于儿
yú ér

【拼音】:yú ér

【注音】:ㄩˊㄦˊ

【结构】:于(独体结构)儿(独体结构)

【简体】:于儿

【繁体】:于兒

字义分解
于儿的解释
词语解释
传说中的神名。于儿[yúér]⒈传说中的神名。
引证解释
⒈传说中的神名。引《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于儿》:“于儿如人,蛇头有两,常游江渊,见于洞广,乍潜乍出,神光惚恍。”
网络解释
于儿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于儿》:“于儿如人,蛇头有两,常游江渊,见于洞广,乍潜乍出,神光惚恍。”
综合释义
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于儿》:“于儿如人,蛇头有两,常游江渊,见于洞广,乍潜乍出,神光惚恍。”于儿[yúér]神名。《山海经·中次十二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网友释义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于儿》:“于儿如人,蛇头有两,常游江渊,见于洞广,乍潜乍出,神光惚恍。”
汉语大词典
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于儿》:“于儿如人,蛇头有两,常游江渊,见于洞广,乍潜乍出,神光惚恍。”
其他解释
神名。《山海经·中次十二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其他释义
1.传说中的神名。
于儿造句
1.教师对儿童的爱护,不仅是教师爱好其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不仅是争取威信、爱戴与尊敬的一项主要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教师的个人示范对于儿童的积极影响之一项必要条件。
2.对于儿子的牺牲,她悲痛得椎心泣血,让人们不知道怎样安慰她才好。
3.女人不过是发起战争的一个名头罢了,这世间有能力发起两国战争的男人,绝不会沉迷于儿女私情,而沉迷于儿女私情的男人,哪有一战天下的霸气。阿彩 
4.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在相互关心和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儿童的自我教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5.山有木兮木有枝,我有祝福兮不能迟。趁大家还在欢度红五月时,我全球独家首发关于儿童节的祝福。祝你:儿童节快快乐乐,逍逍遥遥,热热闹闹,蹦蹦跳跳!
6.对于儿童猜的谜语一般都是经常接触到的身边物品生活器具,出谜方法大多采用拟人法和类比法,以一物来形容另一物。
7.在这个世界里,有专为儿童制作的学习文化用品,比如砚池,砚池旁有两个穿孔,专用于儿童插笔;又有趣味镇纸、笔洗、砚滴、笔舔等等。
8.这奇迹来源于她对孩子的爱,更来自于儿子李心对母亲的反哺之情。
9.忆往昔,父亲是山。他巍峨耸立于儿的心中,是那么的高大,是那么的苍翠。父亲是一个做事踏实,待人诚恳,勤奋朴实,正直忠诚的人。父亲的爱不善于言表,只能用心才能去体会。
10.对于儿童的教学,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
于儿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