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出纳
chū nà

【拼音】:chū nà

【注音】:ㄔㄨㄋㄚˋ

【词性】:名词。

【结构】:出(独体结构)纳(左右结构)

【简体】:出纳

【繁体】:出納

字义分解
出纳的解释
词语解释
出纳chūnà。(1)出纳员的简称。出纳[chūnà]⒈财务上指现金或票据的付出和收进;收钱或付款。英receiveandpayoutmoney;⒉泛指发出和吸进的管理工作,如图书馆办理借书还书手续的工作。英receiveandlendbooks,etc.;出纳[chūnà]⒈出纳员的简称。英cashier;
基础解释
财物的收入和支出。传达君王的命令,反映群众的意见。负责管理银钱收支的职务,或担任此种职务的人。泛指发出和收进的管理工作。
引证解释
⒈亦作“出内”。⒉传达帝王命令,反映下面意见。引《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后汉书·陈蕃传》:“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出纳惟允,劒璽增华。”《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然跪对顷刻,未能谋议,但为喉舌之司,未当论思之寄。”⒊掌管出纳王命的官。周代内史、汉代尚书,魏晋之中书门下,均掌此职。引《后汉书·刘茂传》:“茂,字叔盛,字好礼让,歷位出纳。”李贤注:“出纳谓尚书,喉舌之官也。”《北史·窦毅传》:“﹝毅﹞特为朝廷所委信,虽任兼出内,未尝有矜惰之容。”《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梁之崇政使,乃唐枢密之职,盖出纳之任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右正言李谊言:‘蠡职在出纳,理当究心。’”⒋财物的支出和收入。引《墨子·号令》:“收粟米、布帛、钱金,出内畜产,皆平直其贾。”宋秦观《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出纳之际,吏缘为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二:“好在慰劳总会是各机关、各团体所共同组织的,而且还有审计处的代表在内,金钱出纳是不会有问题的。”⒌出入。引汉班固《白虎通·情性》:“鼻能出纳气。”《北史·王悦传》:“﹝悦﹞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内荣显,家徒四壁而已。”宋梅尧臣《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山门》:“青山中穴为大门,下通轨辙高莫论。飞云出纳不计限,双峙平削无刀痕。”叶圣陶《倪焕之》二三:“轮船是都市的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现在却阻塞了。血流停顿,出纳阻塞,不是死象是什么?”⒍犹内外。引《梁书·江革传》:“﹝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鉉,实充僉谐。”《北史·羊祉传》:“言祉诚著累朝,効彰出内。”⒎支出。引宋叶适《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必吝出纳,是为有司之常。”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周乐轩》:“昨议处兵餉等事,部中犹执成説,吝於出纳。”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兵备道田灝者,阿大吏意,吝出纳以旁掣之,事且败。”⒏担任出纳工作的人。引《花城》1981年第2期:“小赵是百货商店的出纳。”《作品与争鸣》1984年第3期:“他自己就是队长、经理、会计、出纳、保管、文书,外兼采购员、通讯员、伙食团长。”
网络解释
出纳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
综合释义
亦作“出内”。传达帝王命令,反映下面意见。《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后汉书·陈蕃传》:“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出纳惟允,劒璽增华。”《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然跪对顷刻,未能谋议,但为喉舌之司,未当论思之寄。”掌管出纳王命的官。周代内史、汉代尚书,魏晋之中书门下,均掌此职。《后汉书·刘茂传》:“茂,字叔盛,字好礼让,歷位出纳。”李贤注:“出纳谓尚书,喉舌之官也。”《北史·窦毅传》:“﹝毅﹞特为朝廷所委信,虽任兼出内,未尝有矜惰之容。”《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梁之崇政使,乃唐枢密之职,盖出纳之任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右正言李谊言:‘蠡职在出纳,理当究心。’”财物的支出和收入。《墨子·号令》:“收粟米、布帛、钱金,出内畜产,皆平直其贾。”宋秦观《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出纳之际,吏缘为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二:“好在慰劳总会是各机关、各团体所共同组织的,而且还有审计处的代表在内,金钱出纳是不会有问题的。”出入。汉班固《白虎通·情性》:“鼻能出纳气。”《北史·王悦传》:“﹝悦﹞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内荣显,家徒四壁而已。”宋梅尧臣《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山门》:“青山中穴为大门,下通轨辙高莫论。飞云出纳不计限,双峙平削无刀痕。”叶圣陶《倪焕之》二三:“轮船是都市的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现在却阻塞了。血流停顿,出纳阻塞,不是死象是什么?”犹内外。《梁书·江革传》:“﹝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鉉,实充僉谐。”《北史·羊祉传》:“言祉诚著累朝,効彰出内。”支出。宋叶适《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必吝出纳,是为有司之常。”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周乐轩》:“昨议处兵餉等事,部中犹执成説,吝於出纳。”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兵备道田灝者,阿大吏意,吝出纳以旁掣之,事且败。”担任出纳工作的人。《花城》1981年第2期:“小赵是百货商店的出纳。”《作品与争鸣》1984年第3期:“他自己就是队长、经理、会计、出纳、保管、文书,外兼采购员、通讯员、伙食团长。”
网友释义
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在中国古代出纳也指家庭等方面的收支管理情况,例如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袁可立子袁枢)墓志铭》:“十七来归,即传家政。按亲族,御臧获,美肴酒,综出纳,无事不井井。”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票据、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属于出纳。它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收付业务处理,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狭义的出纳则仅指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岗位或人员的各项工作。
汉语大词典
亦作“出内”。(1).传达帝王命令,反映下面意见。《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后汉书·陈蕃传》:“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出纳惟允,剑玺增华。”《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录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于会府也。”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然跪对顷刻,未能谋议,但为喉舌之司,未当论思之寄。”(2).掌管出纳王命的官。周代内史、汉代尚书,魏晋之中书门下,均掌此职。《后汉书·刘茂传》:“茂,字叔盛,字好礼让,历位出纳。”李贤注:“出纳谓尚书,喉舌之官也。”《北史·窦毅传》:“﹝毅﹞特为朝廷所委信,虽任兼出内,未尝有矜惰之容。”《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梁之崇政使,乃唐枢密之职,盖出纳之任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右正言李谊言:‘蠡职在出纳,理当究心。’”(3).财物的支出和收入。《墨子·号令》:“收粟米、布帛、钱金,出内畜产,皆平直其贾。”宋秦观《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二:“好在慰劳总会是各机关、各团体所共同组织的,而且还有审计处的代表在内,金钱出纳是不会有问题的。”(4).出入。汉班固《白虎通·情性》:“鼻能出纳气。”《北史·王悦传》:“﹝悦﹞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内荣显,家徒四壁而已。”宋梅尧臣《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山门》:“青山中穴为大门,下通轨辙高莫论。飞云出纳不计限,双峙平削无刀痕。”叶圣陶《倪焕之》二三:“轮船是都市的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现在却阻塞了。血流停顿,出纳阻塞,不是死象是什么?”(5).犹内外。《梁书·江革传》:“﹝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铉,实充佥谐。”《北史·羊祉传》:“言祉诚著累朝,效彰出内。”(6).支出。宋叶适《除太府卿淮东总领谢表》:“必吝出纳,是为有司之常。”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周乐轩》:“昨议处兵饷等事,部中犹执成说,吝于出纳。”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兵备道田灏者,阿大吏意,吝出纳以旁掣之,事且败。”(7).担任出纳工作的人。《花城》1981年第2期:“小赵是百货商店的出纳。”《作品与争鸣》1984年第3期:“他自己就是队长、经理、会计、出纳、保管、文书,外兼采购员、通讯员、伙食团长。”
国语辞典
传达君王的命令,反映群众的意见。出纳[chūnà]⒈传达君王的命令,反映群众的意见。引《书经·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文选·贾谧·荅贾长渊诗》:「祗承皇命,出纳无违。」⒉财物的收入和支出。引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⒊负责管理银钱收支的职务,或担任此种职务的人。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⒋泛指发出和收进的管理工作。引宋·秦观〈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
辞典修订版
传达君王的命令,反映群众的意见。《书经.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文选.贾谧.荅贾长渊诗》:「祗承皇命,出纳无违。」财物的收入和支出。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负责管理银钱收支的职务,或担任此种职务的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泛指发出和收进的管理工作。宋.秦观〈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
辞典简编版
财物的收入与支出。 【造句】为了防止弊端,会计帐目与金钱出纳最好分由不同的人负责。负责管理银钱收支的职务,或担任此种职务的人。 【造句】缴款退款事宜请找出纳办理。
其他解释
1.喉舌之官也。出谓受上言宣于下,纳谓听下言传于上也。《尚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班固《白虎通·惰性》:「鼻能出纳气。」
其他释义
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里有关现金、银行存款、票据、有价证券等的收付和保管工作的总称。担任这种工作的人员称“出纳员”,简称“出纳”。按会计中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出纳不得由会计人员兼任。
出纳造句
1.从前是差人去代领薪水,现在非但自己去,而且靠近月底就天天到出纳组去打听着。
2.但是,有批评家指出纳米技术存在固有风险。
3.银行经理雇用一斜眼、歪鼻、招风耳的丑八怪做出纳,众人惊。经理解释:如果他携款潜逃,我们非常容易在通缉令上写明他突出的面貌特征。
4.这种出纳系统可以用来实时处理储蓄帐户和抵押借款业务。
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
6.出纳员会根据你的号码牌支付给你。
7.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8.你可以去出纳处付帐。
9.将付款汇总报表,银行存款回单和总出纳报表交给审计部分。
10.在一家公司担任出纳的赵小姐发现,最近访问银行财税网站时,电脑杀毒软件不停地报警,提醒发现了恶意程序。
出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