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出纳之吝
chū nà zhī lìn

【拼音】:chū nà zhī lìn

【注音】:ㄔㄨㄋㄚˋㄓㄌ一ㄣˋ

【词性】:成语。

【繁体】:出納之吝

字义分解
出纳之吝的解释
词语解释
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出纳之吝[chūnàzhīlìn]⒈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引证解释
⒈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引《论语·尧曰》:“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二》:“此自言出之吝耳,纳则何吝之有?因出纳为人之恒言,故言出而并及纳。”《北史·甄琛传》:“语称出内之吝,有司之福;施惠之难,人君之祸。”宋苏轼《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河北诸路并係灾伤,内定州一路,虽只是雨水为害,然其实亦及五分以上。只缘有司出纳之吝,不与尽实检放,秋税内定州只放二分。”⒈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引《论语·尧曰》:“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二》:“此自言出之吝耳,纳则何吝之有?因出纳为人之恒言,故言出而并及纳。”《北史·甄琛传》:“语称出内之吝,有司之福;施惠之难,人君之祸。”宋苏轼《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河北诸路并係灾伤,内定州一路,虽只是雨水为害,然其实亦及五分以上。只缘有司出纳之吝,不与尽实检放,秋税内定州只放二分。”成语解释出纳之吝
综合释义
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河北诸路并系灾伤,内定州一路,虽只是雨水为害,然其实亦及五分以上。只缘有司~,不与尽实检放,秋税内定州只放二分。◎宋·苏轼《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
网友释义
【解释】: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出处】:《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出处
《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近反义词
出纳之吝造句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
2.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3.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四恶)”。
4.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https://www.chazidian.com/zj-77325/造句网]
6.河北诸路并系灾伤,内定州一路,虽只是雨水为害,然其实亦及五分以上。只缘有司出纳之吝,不与尽实检放,秋税内定州只放二分。◎宋·苏轼《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
出纳之吝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