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敬恭桑梓
jìng gōng sāng zǐ

【拼音】:jìng gōng sāng zǐ

【注音】:ㄐ一ㄥˋㄍㄨㄥㄙㄤㄗˇ

【词性】:成语。

字义分解
敬恭桑梓的解释
词语解释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敬恭桑梓[jìnggōngsāngzǐ]⒈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基础解释
见“恭敬桑梓”,桑梓:桑树和梓树,借指家乡故里。比喻热爱故乡,敬重乡亲父老。也作“敬恭桑梓”。
引证解释
⒈因桑梓为父母所种,故应恭敬。后用作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的典故。引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明无名氏《鸣凤记·鹤楼赴义》:“本是幸瞻依髫齔儿,今日里向关河独自回,岂孩儿不是属毛离里,岂孩儿未曾敬恭桑梓?”《孽海花》第七回:“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雯青一点厚道。”⒈因桑梓为父母所种,故应恭敬。后用作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的典故。引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明无名氏《鸣凤记·鹤楼赴义》:“本是幸瞻依髫齔儿,今日里向关河独自回,岂孩儿不是属毛离里,岂孩儿未曾敬恭桑梓?”《孽海花》第七回:“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雯青一点厚道。”成语解释敬恭桑梓
综合释义
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富贵还乡,格外要~,,也是雯青一点厚道。◎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汉语大词典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因桑梓为父母所种,故应恭敬。后用作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的典故。明无名氏《鸣凤记·鹤楼赴义》:“本是幸瞻依髫龀儿,今日里向关河独自回,岂孩儿不是属毛离里,岂孩儿未曾敬恭桑梓?”《孽海花》第七回:“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雯青一点厚道。”
其他释义
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敬恭桑梓造句
1.过去所提倡的敬恭桑梓,现在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我们不会因为离乡别井而淡化对家乡的思念与感情,反而是拳拳赤子心,敬恭桑梓,浓浓故乡情一往情深,对家乡的情谊比千年陈酒还要浓。【www.chazidian.com/zj-177997/查字典敬恭桑梓造句】
3.我们不会因为离乡别井而淡化对家乡的思念与感情,反而是拳拳赤子心,敬恭桑梓,浓浓故乡情一往情深,对家乡的情谊比千年陈酒还要浓。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77997/
4.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雯青一点厚道。◎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敬恭桑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