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启禀
qǐ bǐng

【拼音】:qǐ bǐng

【注音】:ㄑ一ˇㄅ一ㄥˇ

【结构】:启(半包围结构)禀(上中下结构)

【繁体】:啟稟

字义分解
启禀的解释
词语解释
禀告。启禀[qǐbǐng]⒈禀告。
引证解释
⒈禀告。引《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九年》:“敕两府大臣:‘凡有启禀,必令恂与闻。’”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刘自遣标兵后,屡接提镇启禀,知贼势已猖,欲躬往。”许地山《凶手》第二幕:“启禀相公大人:学生在清明那天晚间,确在孙荣家后门看见尸体一具。”
网络解释
启禀启奏,禀告。《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九年》:“敕两府大臣:‘凡有启禀,必令恂与闻。’”
综合释义
禀告。《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九年》:“敕两府大臣:‘凡有启禀,必令恂与闻。’”清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刘自遣标兵后,屡接提镇启禀,知贼势已猖,欲躬往。”许地山《凶手》第二幕:“启禀相公大人:学生在清明那天晚间,确在孙荣家后门看见尸体一具。”
汉语大词典
禀告。《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九年》:“敕两府大臣:‘凡有启禀,必令恂与闻。’”清昭梿《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刘自遣标兵后,屡接提镇启禀,知贼势已猖,欲躬往。”许地山《凶手》第二幕:“启禀相公大人:学生在清明那天晚间,确在孙荣家后门看见尸体一具。”
其他释义
1.禀告。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启禀造句
1.正在这时,一个小黄门飞奔入大殿,跪下禀报“启禀陛下,宋国公携子萧错求见!”。
2.启禀陛下,刘乾出身西域,心中自然对西域感情最深,并且西域本身实力在众学院就名列前茅,加上雄厚的底蕴,完备的教学系统,对于初学者自是大有裨益。
3.启禀主公,如今天下分崩离析,清廷覆亡无日,之前我军流言天下,令其遗留之声威亦荡然无存,如今更是被我军攻入旧都,故某以为,缔其王统国号,正是时也!
4.启禀陛下,大皇子殿下的天赋异禀,无论是武艺军略都是最上乘的,可担此重任。
5.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周”:昔千里送鹅毛,犹情深意重深似海;今短信送祝福,非知心朋友不为。发者欣欣,收者陶陶。曰:周末愉快。
6.启禀陛下,据说此人乃翼州上将潘凤所发现,当时天雷阵阵,此人随着天雷而降世!在数次战役之中更是表现出其过人的勇力!
7.响晴也不知道他已是发怒,只是如实说道“启禀皇上,这是奴婢给主子准备的膳食……”。
8.启禀大人,牛晃老儿贪求权势、阿谀谄媚,想擒下月姑娘,献给贼首之子。
9.大副沈守昌回答道“启禀管带大人,我军已经安全登陆牙山。
10.启禀大帅,末将认为我军应当加强对长平的攻势,把兵力分为数批,轮番攻城,昼夜不停,争取一举拿下长平,活捉魏国太子,然后挥军直捣魏都大梁!
启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