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阿谀
ē yú

【拼音】:ē yú

【注音】:ㄚㄩˊ

【词性】:动词。

【结构】:阿(左右结构)谀(左右结构)

【简体】:阿谀

【繁体】:阿諛

字义分解
阿谀的解释
词语解释
阿谀ēyú。(1)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阿谀[ēyú]⒈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例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谄阿谀之贼。——《三国演义》阿谀曲从。老练的阿谀可以买动一个老实人。英flatter;toady;
基础解释
(动)说讨好的话迎合人:~奉承。[近]巴结。[反]冒犯。
引证解释
⒈迎合谄媚。引《汉书·匡衡传》:“於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諛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彼全忠一凶人,犹知以顺旨为可杀。而世之小人,方以阿諛为保身之良策,何哉?”清陈梦雷《赠高宪于公》诗:“里曲詎阿諛,风謡附雅豳。”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又不屑于学习那谄媚阿谀的妾妇之道来换取婆婆的欢心。”
网络解释
阿谀阿谀是指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综合释义
迎合谄媚。《汉书·匡衡传》:“於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諛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彼全忠一凶人,犹知以顺旨为可杀。而世之小人,方以阿諛为保身之良策,何哉?”清陈梦雷《赠高宪于公》诗:“里曲詎阿諛,风謡附雅豳。”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又不屑于学习那谄媚阿谀的妾妇之道来换取婆婆的欢心。”
汉语大词典
迎合谄媚。《汉书·匡衡传》:“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彼全忠一凶人,犹知以顺旨为可杀。而世之小人,方以阿谀为保身之良策,何哉?”清陈梦雷《赠高宪于公》诗:“里曲讵阿谀,风谣附雅豳。”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又不屑于学习那谄媚阿谀的妾妇之道来换取婆婆的欢心。”
国语辞典
阿附谄谀。阿谀[ēyú]⒈阿附谄谀。引《隋书·卷六一·郭衍传》:「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近谄媚谄谀迎阿反谏诤英语toflatter,totoady
辞典修订版
阿附谄谀。《隋书.卷六一.郭衍传》:「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
辞典简编版
阿附谄谀。 【造句】他为了升迁,对上司阿谀谄媚,实在让人不齿。
其他释义
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奉承ㄧ~曲从。
近反义词
阿谀造句
1.因为他们说话正直无私,容色也不阿谀谄媚。
2.我们最讨厌阿谀奉承的人。
3.现在这社会阿谀逢迎的人多的是。
4.爷爷一生刚直不阿,最瞧不起那些阿谀逢迎之人了。
5.他对上司阿谀奉承的话听起来令人肉麻!
6.在旧社会下级对上级阿谀逢迎是常有的事。
7.阿谀奉承之风危害极大,我们不应使它滋长下去。
8.自古以来,凡小人隐君子都会用阿谀奉承的话去讨好、迎合别人。
9.腐败的封建统治者对侵略军阿谀逢迎。
10.两面派的惯用伎俩是:当面阿谀逢迎,背后坏话说尽。
阿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