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1.双幅的帛。

2.同“”。

名词

(1) 两幅宽的帛

帊,帛三幅曰帊。——《说文新附》。郑珍新附考:“三者二之误”。

(2) 头巾 。如:帊头(幞头)

(3) 巾帕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三国志·魏志》

(4) 道士所披之衣

见其散发被黄巾帊。——《南史·隐逸传上》

(5) 覆盖物品的巾

以黄纹帊蔽之。——《太平广记》

帊【寅集中】【巾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駕切,音怕。《說文》帛二幅曰帊。《廣韻》幞也。《通俗文》帛三幅曰帊。帊,衣襆也。

《廣雅》帳也。

《集韻》披巴切,音葩。殘帛。

【帊】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名词 用二幅或三幅帛拼成的大巾。《广韵.去声.禡韵》:「《通俗文》曰:『帛三幅曰帊。』」《南史.卷八.梁本纪》:「梁王詧使以布帊缠屍,敛以蒲席。」
  • 名词 幞,即头巾。《广韵.去声.禡韵》:「帊,帊幞。」
  • 名词 帐子。元.周伯琦《六书正譌.卷四.禡韵》:「帊,一曰帐也。」
  • 名词 手巾。通「帕」。《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pà形声。字从巾,音从巴。本义为覆盖用的布帛。

"帊"的拼音和解释

拼音:pà

总画数:7

部首:巾

查看详情,了解更多

帊字导航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