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名词

(1) (形声。从艸,令声。本义:植物名。苓耳,即卷耳)

(2) 药草名。茯苓、猪苓皆简称苓。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一种菌类植物。猪苓是枫树苓,生于枫根下的一种植物。二者均可入药

苓,卷耳也。——《说文》

失时者苓落。——《汉书·叙传》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3) 又如:苓龟(中药名。即茯苓。因上等茯苓乌龟状而得名)

(4) 猪屎 。如:苓通(喻贱物。猪粪叫苓,马粪叫通)

形容词

(1) 零落。同“零”

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汉书·叙传上》

(2) 又如:苓落(草木凋落。同“零落”)

(3) 草木青翠 。如:苓茏(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苓【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郞丁切,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註》卷耳形似䑕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

《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傳》苓,大苦也。

茯苓,藥名。《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豬苓。《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地名。《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通零。《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集韻》靈年切,音蓮。草名。《枚乗·七發》蔓草芳苓。《註》古蓮字。《韻會》亦作蘦。

作䕘。

说文解字

苓【卷一】【艸部】

卷耳也。从艸令聲。郎丁切

说文解字注

(苓)苓耳、逗。二字各本脫。今補。說見苦字下。卷耳艸。艸字各本作也。今依韵會所引。釋艸、毛傳皆曰。卷耳、苓耳也。从艸。令聲。郞丁切。古音在十二部。

【苓】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líng
怎么读:

  • 名词 参见「茯苓」、「猪苓」等条。
  • 动词 散落。通「零」。《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唐.颜师古.注:「苓与零同。」
【苓】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líng
怎么读:

  • 植物名:(1) 繖(ㄙㄢˇ)形科,硷草属(亦作白芷属)。多年生草本。根粗大色白;茎中空,呈紫红色;叶缘为锯齿状。夏日开花。其根具有镇痛的效果。 △白芷 (2) 多乳菌科。寄生于槭树科、壳斗科植物根部的一种茸类。表皮为深褐或黑色,内部为白色。为圆块状。 △猪苓

"苓"的拼音和解释

拼音:líng

总画数:8

部首:艹

查看详情,了解更多

苓字导航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