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动)〈书〉嗤笑;讥笑。

动词

(1) (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 同本义

岂多嗤呼。——《后汉书·隗嚣传论》。注:“笑也。”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嗤靳(讥笑、羞愧他人);嗤嗤(讥笑);嗤鄙(讥笑轻视);嗤玩(嘲笑玩弄);嗤戏(讥笑戏弄)

形容布等扯裂之声 。如:嗤啦

表示唾弃和惊异

嗤,这话才叫怪。没了命,倒说没有什么恨。——叶圣陶《夜》

嗤【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赤之切《集韻》《韻會》充之切,𠀤音蚩。《玉篇》笑貌。《後漢·樊宏傳》時人嗤之。《廣韻》俗作𣣷。《字彙》譌省作嗤,附九畫,非,今攺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𣢑)𣢑𣢑、戲𥬇皃。此今之嗤𥬇字也。廣韵畫𣢑嗤爲二字。殊誤。其云嗤又作、不知皆𣢑之俗耳。文賦曰。雖濬發於巧心。或受𣢑於拙目。李善曰。𣢑、𥬇也。與嗤同。今本轉寫乖謬。从欠。㞢聲。許其切。按當赤之切。一部。蚩亦从虫㞢聲。

【嗤】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chī
怎么读:

  • 动词 讥笑。  【组词】:「嗤之以鼻」。《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 状词 形容笑的声音。  【组词】:「嗤嗤的笑」。
  • 状词 形容撕纸的声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纸条儿。」
【嗤】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chī
怎么读:

  • 讥笑。  【组词】:嗤之以鼻
  • 状声词。形容笑的声音。  【组词】:噗嗤
【嗤】的解释(来源:小字典)
基本字义
  • 讥笑。  【组词】:「嗤之以鼻」。
  • 状声词。形容笑的声音。  【组词】:「噗嗤」、「他嗤的一声笑了出来。」
嗤,chī,基本释义是讥笑。有时也形容布等扯裂之声。常用成语:嗤之以鼻

"嗤"的拼音和解释

拼音:chī

总画数:13

部首:口

查看详情,了解更多

嗤字导航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