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曾参杀人
zēng shēn shā rén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注音】:ㄗㄥㄕㄣㄕㄚㄖㄣˊ

【词性】:成语。

【简体】:曾参杀人

【繁体】:曾參殺人

字义分解
曾参杀人的解释
词语解释
《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曾参杀人[zēngshēnshārén]⒈《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
基础解释
曾参:即曾子,战国时人,孔子的学生,以贤孝闻名。指谣言反复传播,就会使人相信。比喻流言可畏。
引证解释
⒈后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引《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南朝宋鲍照《谢随恩被原疏》:“繇臣悴贱,可悔可诬,曾参杀人,臣岂无过。”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这寃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
综合释义
比喻流言可畏。这冤怎申,硬叠成~。◎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
网友释义
曾参杀人(拼音:zēngshēnshārén),成语故事。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汉语大词典
《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南朝宋鲍照《谢随恩被原疏》:“繇臣悴贱,可悔可诬,曾参杀人,臣岂无过。”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
国语辞典
曾参在费地时,有一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误传为曾参杀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经人再三的传告,便信以为真,丢下手中正在织布的杼,吓得逃跑了。典出《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也作「曾母投杼」。曾参杀人[zēngshēnshārén]⒈曾参在费地时,有一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误传为曾参杀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经人再三的传告,便信以为真,丢下手中正在织布的杼,吓得逃跑了。典出也作「曾母投杼」。引《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成语解释曾参杀人
成语词典版
01.《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源)02.南朝宋.鲍照〈谢随恩被原表〉:「由臣悴贱,可悔可诬。曾参杀人,臣岂无过?」03.唐.李端〈杂歌〉:「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04.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05.明.张岱〈投杼操〉:「昔曾子作《孝经》,而玄云聚于北极,苍苍者天,惟孝能格。奈何曾参杀人,而母犹信之不及。」06.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
其他释义
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近反义词
曾参杀人造句
1.由于新闻媒体常常未经查证就大报导,所以社会不断上演曾参杀人的闹剧。
2.由于新闻媒体常常未经查证就大肆报导,所以社会不断上演曾参杀人的闹剧。
3.他们这伙人,这次又演出曾参杀人的故伎,企图把水搅浑。
4.听多了这些有如曾参杀人的谣言,就连平时的伙伴也开始对他產生怀疑。
5.谎言与流言的可怕,犹如曾参杀人
6.曾参杀人的故事证明三人成虎的可怕。
7.曾参杀人,积非成是;叶公好龙,似是而非。
8.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
9.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
10.听多了这些有如曾参杀人的谣言,就连平时的伙伴也开始对他产生怀疑。
曾参杀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