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分巡道
fēn xún dào

【拼音】:fēn xún dào

【注音】:ㄈㄣㄒㄨㄣˊㄉㄠˋ

【结构】:分(上下结构)巡(半包围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简体】:分巡道

【繁体】:分巡道

字义分解
分巡道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
基础解释
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
引证解释
⒈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当今年二月间,林铭球同襄阳分巡道王瑞柟、总兵左良玉秘密定计。”
网络解释
分巡道分巡道
综合释义
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当今年二月间,林铭球同襄阳分巡道王瑞柟、总兵左良玉秘密定计。”分巡道[fēnxúndào]官名。唐时遣使分道出巡,时称分巡某某道。明于接察司之下,设按察分司,在按察使之下,置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员,任按察分司之职,分察府、州、县,谓之分巡道。兼兵备者又称兵巡道,仍戴副使,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间裁衔存官。亦简称巡道。《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各省道员》:「湖南,粮储道,岳常澧道,辰永沅靖道,衡永郴桂道,盐法兼分巡长宝道各一人,粮道库大使一人。」
其他解释
官名。唐时遣使分道出巡,时称分巡某某道。明于接察司之下,设按察分司,在按察使之下,置按察副使,按察佥事等员,任按察分司之职,分察府、州、县,谓之分巡道。兼兵备者又称兵巡道,仍戴副使,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间裁衔存官。亦简称巡道。《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各省道员》:「湖南,粮储道,岳常澧道,辰永沅靖道,衡永郴桂道,盐法兼分巡长宝道各一人,粮道库大使一人。」
其他释义
1.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
分巡道造句
1.此官由按察使或按察佥事充任,是分巡道的一种,又称兵备副使,兵宪。
2.雍正二年(1724年)春至雍正三年(1725年)春,甘汝来出知广西太平府摄南宁府事,又升左江分巡道,广西按察使,一年四次迁升,最后官至封疆大吏—广西巡抚。【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3.雍正二年(1724年)春至雍正三年(1725年)春,甘汝来出知广西太平府摄南宁府事,又升左江分巡道,广西按察使,一年四次迁升,最后官至封疆大吏—广西巡抚。(www.chazidian.com/zj-106564/查字典造句)
4.雍正二年(1724年)春至雍正三年(1725年)春,甘汝来出知广西太平府摄南宁府事,又升左江分巡道,广西按察使,一年四次迁升,最后官至封疆大吏—广西巡抚。【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分巡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