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摘伏
zhāi fú

【拼音】:zhāi fú

【注音】:ㄓㄞㄈㄨˊ

【结构】:摘(左右结构)伏(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摘伏的解释
词语解释
犹折服。摘伏[zhāifú]⒈犹折服。
引证解释
⒈犹折服。宋洪迈《容斋五笔·严先生祠堂记》:“张伯玉守河阳,作《六经阁记》,先託游士及在职者各为之,凡七八本,既毕,并会於府。参见“折服”。引伯玉一一閲之,取纸书十四字,遍示客曰:‘六经阁,诸子、史、集在焉,不书,尊经也。’时曾子固亦预坐,惊起摘伏。”⒉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引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时然临下邑,摘伏信如神。”《旧唐书·玄宗纪上》:“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咸宜洗涤,选日依次叙用。”《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蒞任之后,摘伏发隐,不畏豪横。”
网络解释
摘伏摘伏拼音是zhāifú,注音是ㄓㄞㄈㄨ
综合释义
犹折服。宋洪迈《容斋五笔·严先生祠堂记》:“张伯玉守河阳,作《六经阁记》,先託游士及在职者各为之,凡七八本,既毕,并会於府。伯玉一一閲之,取纸书十四字,遍示客曰:‘六经阁,诸子、史、集在焉,不书,尊经也。’时曾子固亦预坐,惊起摘伏。”参见“折服”。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时然临下邑,摘伏信如神。”《旧唐书·玄宗纪上》:“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咸宜洗涤,选日依次叙用。”《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蒞任之后,摘伏发隐,不畏豪横。”
网友释义
摘伏拼音是zhāifú,注音是ㄓㄞㄈㄨ
汉语大词典
犹折服。宋洪迈《容斋五笔·严先生祠堂记》:“张伯玉守河阳,作《六经阁记》,先托游士及在职者各为之,凡七八本,既毕,并会于府。伯玉一一阅之,取纸书十四字,遍示客曰:‘六经阁,诸子、史、集在焉,不书,尊经也。’时曾子固亦预坐,惊起摘伏。”参见“折服”。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时然临下邑,摘伏信如神。”《旧唐书·玄宗纪上》:“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咸宜洗涤,选日依次叙用。”《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莅任之后,摘伏发隐,不畏豪横。”
其他释义
1.犹折服。
摘伏造句
1.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咸宜洗涤;选日依次叙用。
2.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
3.用《明史》的话说,他丢乌纱帽的原因是“发奸摘伏,不避强御”。
4.得此文发奸摘伏,贞文先生可瞑于九原矣。
5.真理好比水果,只有熟透时才能采摘。伏尔泰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摘伏造句
6.真理好比水果,只有熟透时才能采摘。伏尔泰
7.用《明史》的话说,他丢乌纱帽的原因是“发奸摘伏,不避强御”。[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摘伏造句]
摘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