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诛心之论
zhū xīn zhī lùn

【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

【注音】:ㄓㄨㄒ一ㄣㄓㄌㄨㄣˋ

【词性】:成语。

【简体】:诛心之论

【繁体】:誅心之論

字义分解
诛心之论的解释
词语解释
诛心之论zhūxīnzhīlùn。(1)不问其事迹,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的言论。
基础解释
指揭穿动机的批评。
引证解释
⒈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参见“诛意”。引《镜花缘》第九十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説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性命之説高而经纶之业疏;诛心之论深而驭材之术失。”瞿秋白《文艺论辑·马克思文艺论底断篇后记》:“用不着埋怨什么‘诛心之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拉萨尔的‘诛心’的批评,的确预言了拉萨尔的政治命运,他始终走上了同俾士麦克联合的道路。”
综合释义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如何不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汉语大词典
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镜花缘》第九十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性命之说高而经纶之业疏;诛心之论深而驭材之术失。”瞿秋白《文艺论辑·马克思文艺论底断篇后记》:“用不着埋怨什么‘诛心之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拉萨尔的‘诛心’的批评,的确预言了拉萨尔的政治命运,他始终走上了同俾士麦克联合的道路。”参见“诛意”。
国语辞典
晋赵盾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而史官记载为赵盾弑君,后世称此为「诛心之论」。见《左传.宣公二年》。后指不问罪迹如何,仅就动机用心而加以谴责的言论。亦指深刻的言论或批评。
辞典修订版
晋赵盾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而史官记载为赵盾弑君,后世称此为「诛心之论」。见《左传.宣公二年》。后指不问罪迹如何,仅就动机用心而加以谴责的言论。亦指深刻的言论或批评。《镜花缘.第九零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晋赵盾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而史官记载为赵盾弑君,后世称此为诛心之论。见左传˙宣公二年。后指不问罪迹如何,仅就动机用心而加以谴责的言论。亦指深刻的言论或批评。镜花缘˙第九十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其他释义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诛心之论造句
1.药家鑫这件案子舆论最不应该的就是对当事人做了大量的诛心之论,而且不乏恶意地去忖测当事人的心理。
2.这一句可是诛心之论,处理不好足以让灵鹫寺武当山和嵩山的关系见恶。
3.这等诛心之论直接把扶苏推到了聚光灯下。
4.这一番诛心之论虽然有些不恭,却是在情入理。
5.章氏“揭发伏藏”,作“诛心之论”,显得“气壮而理直”,至于“曳尾涂中,龟鳖同乐,而复窃据虚名,高言改革,惧丑声之外扬,则作无赖口吻以自抵谰。
6.朕便不做诛心之论,却还要问一声他们到底要干什么?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君父?要把朕这座金銮殿拆了吗?
7.我这么说,可能是诛心之论,但赵先生的话里话外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8.阿弥陀佛,柔大侠,其实老衲这也只是作一诛心之论,也有可能是妄加猜测罢了。
9.他写的那篇文章,使一些人咬牙切齿,可算得上是诛心之论了。
10.在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他往往有不同凡响的诛心之论
诛心之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