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阿党比周
ē dǎng bǐ zhōu

【拼音】:ē dǎng bǐ zhōu

【注音】:ㄜㄉㄤˇㄅ一ˇㄓㄡ

【词性】:成语。

【繁体】:阿黨比周

字义分解
阿党比周的解释
词语解释
意思是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阿党比周[ēdǎngbǐzhōu]⒈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引证解释
⒈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引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羣,故好恶不可不察也。”⒈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引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羣,故好恶不可不察也。”成语解释阿党比周
综合释义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其他释义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近反义词
阿党比周造句
1.在政治上拥有极大的发言权,臧否人伦,操纵选举,阿党比周,左右政策。
2.《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3.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阿党比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