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持笔
chí bǐ

【拼音】:chí bǐ

【注音】:ㄔˊㄅ一ˇ

【结构】:持(左右结构)笔(上下结构)

【简体】:持笔

【繁体】:持筆

字义分解
持笔的解释
词语解释
执笔,执笔为文。持笔[chíbǐ]⒈执笔,执笔为文。
引证解释
⒈执笔,执笔为文。引汉王充《论衡·量知》:“荷斤斧、把筑鍤,与彼握刀持笔何以殊?”《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曹丕《典略》:“又尝亲见执事握牘持笔,有所造作。”《新唐书·陆贽传》:“使臣持笔无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
网络解释
持笔持笔是汉语词汇,读音chíbǐ,指执笔,执笔为文。
综合释义
执笔,执笔为文。汉王充《论衡·量知》:“荷斤斧、把筑鍤,与彼握刀持笔何以殊?”《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曹丕《典略》:“又尝亲见执事握牘持笔,有所造作。”《新唐书·陆贽传》:“使臣持笔无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持笔[chíbǐ]执笔为文。《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一.滦阳续录》:「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
汉语大词典
执笔,执笔为文。汉王充《论衡·量知》:“荷斤斧、把筑锸,与彼握刀持笔何以殊?”《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曹丕《典略》:“又尝亲见执事握牍持笔,有所造作。”《新唐书·陆贽传》:“使臣持笔无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
国语辞典
执笔为文。持笔[chíbǐ]⒈执笔为文。引《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一·滦阳续录》:「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
辞典修订版
执笔为文。《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一.滦阳续录》:「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
其他释义
1.执笔,执笔为文。
持笔造句
1.比如说,持不同的物件有不同的姿势,有持信式、持扇式、持笔式、持马鞭式等等;在指点事物的时候,分为自指式、远指式、虚指式等等。
2.他右手持笔,左手夹烟,在大好春光中笔耕不止,开始了他旺盛的艺术创作时期。
3.甚至有研究说,由于使用筷子,对幼儿日后上学持笔都有帮助,甚至练毛笔字画国画都能从中获得直接的裨益。
4.赵琗艇回忆,于右任、郭沬若等当时还持笔在作品上题字,展出后的敦煌壁画临品被各界人士收藏。
5.喧嚣变得万籁俱静,零九年的傍晚伴着冥冥钟声,我持笔撰构牛年最后一页日记。
6.因此努力持笔写具疏文一通,痛切地自我责备;发誓痛改前非;并发誓立愿印送玉历、阴骘文广义等书。
7.房间里,张淼掩襟正坐,正在持笔书写,对于他的到来并没有在意。
8.?但是当桌子,持笔人和纸都在移动时,它怎么可能写得清楚呢。
9.legibly?但是当桌子,持笔人和纸都在移动时,它怎么可能写得清楚呢.
10.3日,在烟台市青少年宫,60多名小朋友手持笔墨,为身边的人送上新年祝福。
持笔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