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持橐簪笔
chí tuó zān bǐ

【拼音】:chí tuó zān bǐ

【注音】:ㄔˊㄊㄨㄛˊㄗㄢㄅ一ˇ

【词性】:成语。

【简体】:持橐簪笔

【繁体】:持橐簪筆

字义分解
持橐簪笔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持橐簪笔[chítuózānbǐ]⒈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引证解释
⒈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引《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又引张晏曰:“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亦省作“持橐”。宋张孝祥《清平乐》词:“此地去天尺五,明年持橐西清。”宋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综合释义
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持橐簪笔[chítuózānbǐ]古代帝王大臣有侍从之吏,手提书囊,插笔于头,以备随时谘询或记事。语本《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也作「橐笔」。
汉语大词典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又引张晏曰:“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亦省作“持橐”。宋张孝祥《清平乐》词:“此地去天尺五,明年持橐西清。”宋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国语辞典
古代帝王大臣有侍从之吏,手提书囊,插笔于头,以备随时咨询或记事。语本《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也作「橐笔」。持橐簪笔[chítuózānbǐ]⒈古代帝王大臣有侍从之吏,手提书囊,插笔于头,以备随时咨询或记事。语本也作「橐笔」。引《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成语解释持橐簪笔
辞典修订版
古代帝王大臣有侍从之吏,手提书囊,插笔于头,以备随时谘询或记事。语本《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也作「橐笔」。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古代帝王大臣有侍从之吏,手提书囊,插笔于头,以备随时谘询或记事。语本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亦作橐笔。
其他释义
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持橐簪笔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