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含垢藏疾
hán gòu cáng jí

【拼音】:hán gòu cáng jí

【注音】:ㄏㄢˊㄍㄡˇㄘㄤˊㄐ一ˊ

【词性】:成语。

【简体】:含垢藏疾

【繁体】:含垢藏疾

字义分解
含垢藏疾的解释
词语解释
包容污垢,藏匿恶物。形容宽仁大度。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国君含垢。”含垢藏疾[hángǒucángjí]⒈包容污垢,藏匿恶物。形容宽仁大度。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国君含垢。”
基础解释
包容污垢,藏匿恶物。形容宽仁大度。
引证解释
⒈参见“含垢”。参见“含垢”。引包容污垢,藏匿恶物。形容宽仁大度。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藪藏疾……国君含垢。”《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逆贼孙权……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羣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冀其可化,故割地王权,使南面称孤。”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宋苏轼《拟殿试策问》:“含垢藏疾以待四夷,而羌戎未敍,兵不得解。”
综合释义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自擅江表,~。◎《三国志·魏公孙渊传》含垢藏疾[hángòucángjí]含垢藏疾[hángòucángjí]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指国君应有容忍耻辱的宽大气度。《周书.卷二零.贺兰祥传》:「先皇含垢藏疾,仍存聘享,欲睦之以邻好,申之以婚姻。」后比喻包庇坏人坏事。《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也作「含垢纳污」。
汉语大词典
包容污垢,藏匿恶物。形容宽仁大度。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国君含垢。”《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渊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逆贼孙权……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冀其可化,故割地王权,使南面称孤。”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宋苏轼《拟殿试策问》:“含垢藏疾以待四夷,而羌戎未叙,兵不得解。”参见“含垢”。
国语辞典
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指国君应有容忍耻辱的宽大气度。《周书.卷二○.贺兰祥传》:「先皇含垢藏疾,仍存聘享,欲睦之以邻好,申之以婚姻。」后比喻包庇坏人坏事。《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也作「含垢纳污」。含垢藏疾[hángòucángjí]⒈语本指国君应有容忍耻辱的宽大气度。后比喻包庇坏人坏事。也作「含垢纳污」。引《左传·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周书·卷二〇·贺兰祥传》:「先皇含垢藏疾,仍存聘享,欲睦之以邻好,申之以婚姻。」《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成语解释含垢藏疾
辞典修订版
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指国君应有容忍耻辱的宽大气度。《周书.卷二零.贺兰祥传》:「先皇含垢藏疾,仍存聘享,欲睦之以邻好,申之以婚姻。」后比喻包庇坏人坏事。《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也作「含垢纳污」。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指国君应有容忍耻辱的宽大气度。周书˙卷二十˙贺兰祥传:先皇含垢藏疾,仍存聘享,欲睦之以邻好,申之以婚姻。后比喻包庇坏人坏事。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亦作含垢纳污。
其他释义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含垢藏疾造句
1.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
2.窃谓当今之弊易衄,方来之寇不深,宜含垢藏疾,以齐天道。
3.沓之语,本非事实,疾其丑声,不忍闻见,欲含垢藏疾,不彰之翰墨,镇躁归静,使之自息。【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49878/含垢藏疾造句】
4.自擅江表,含垢藏疾。◎《三国志·魏公孙渊传》
含垢藏疾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