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注音】:ㄇ一ㄥˊㄔㄚˊㄑ一ㄡㄏㄠˊ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明察秋毫

【繁体】:明察秋毫

字义分解
明察秋毫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1)明细观察秋日兽类的毫毛。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⒈明细观察秋日兽类的毫毛。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英omniscient;
基础解释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很清楚。
引证解释
⒈谓目光敏锐,可以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形容洞察一切。引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九:“你明察秋毫,比我们知道的事体多,了解的清楚。”
综合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网友释义
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明察秋毫”常误写为“明察秋豪”,应注意。】
汉语大词典
谓目光敏锐,可以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形容洞察一切。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九:“你明察秋毫,比我们知道的事体多,了解的清楚。”
国语辞典
目光敏锐,观察入微,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极细微的地方。《三侠五义.第四二回》:「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隐瞒。」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⒈目光敏锐,观察入微,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极细微的地方。引《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三侠五义·第四二回》:「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隐瞒。」反鼠目寸光英语lit.seeingclearlythedownyfeatherofautumn(idiom,fromMencius)​;fig.sensitivetothefinestdetail,todistinguishrightandwrongwithacuity,omniscient德语scharfsichtig(Adj)​法语(expr.idiom.)​capabledediscernerleschosesinfimes,distinguerlebienetlemalavecprécision,perspicace成语解释明察秋毫
辞典简编版
目光敏锐,可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细毛。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极细微的地方。 【造句】最优秀的侦探在于能明察秋毫,从最细微处找出破绽。
成语词典版
01.《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02.《荡寇志.第八零回》:「这起案被盖兄如此勘出,足见明察秋毫,只是依下官的愚见,却照直办不得。」03.《三侠五义.第四二回》:「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隐瞒。」u001a
其他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典故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出处
《艺文类聚·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近反义词
明察秋毫造句
1.我爱老师,我更爱老师的那双明媚的眼睛。老师的眼睛明亮美丽,和蔼可亲;老师的眼睛炯炯有神,明察秋毫;老师的眼睛,充满智慧,热情,使人奋进。
2.哎哟,谁说老天不长眼,他老人家不仅长眼,且还心明眼亮、明察秋毫,仁义万分。
3.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列宁以他明察秋毫的洞察力,毅然决定,抢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前发动起义,出其不意地夺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机会主义者们的阴谋,彻底撕下了他们的”革命领导者”的面纱,暴露了他们背叛人民、背叛革命的真面目。
4.明镜高悬说的是心如明镜,安定平稳,能照见一切;明察秋毫就是对关联体之间的细微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5.罪犯在明察秋毫的公安人员面前瞒不过,只得老老实实地供出了实情。
6.法官明察秋毫,终于使这桩栽赃陷害我的案件得到昭雪平反。
7.在警方明察秋毫的侦办下,这件悬案,终于宣告侦破。
8.颠倒黑白,占课拖堂,召唤家长,棒打鸳鸯,明察秋毫,断案如神……
9.这件抢案由于警方的明察秋毫,使歹徒无所遁形,很快就破案了。
10.多亏老爷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东西的人,还我清白。
明察秋毫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