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比兴
bǐ xīng

【拼音】:bǐ xīng

【注音】:ㄅ一ˇㄒ一ㄥ

【结构】:比(左右结构)兴(上下结构)

【简体】:比兴

【繁体】:比興

字义分解
比兴的解释
词语解释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比兴[bǐxīng]⒈《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指创作诗歌。
引证解释
⒈《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参阅《诗大序》、宋朱熹《诗集传》。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唐刘知几《史通·叙事》:“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唐刘知几《杂说上》:“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蕕、荣枯、贞脆而已。”⒉指创作诗歌。引宋王安石《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清顾炎武《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网络解释
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综合释义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唐刘知几《史通·叙事》:“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唐刘知几《杂说上》:“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蕕、荣枯、贞脆而已。”参阅《诗大序》、宋朱熹《诗集传》。指创作诗歌。宋王安石《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清顾炎武《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汉语大词典
(1).《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唐刘知几《史通·叙事》:“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唐刘知几《杂说上》:“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莸、荣枯、贞脆而已。”参阅《诗大序》、宋朱熹《诗集传》。(2).指创作诗歌。宋王安石《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清顾炎武《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国语辞典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征的效果。兴,寄托,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有暗示的效果。比、兴为诗经六义中的两类,古代儒者认为这两种手法便于描写和反映现实,并适合于表现社会政治内容。比兴[bǐxìng]⒈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征的效果。兴,寄托,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有暗示的效果。比、兴为诗经六义中的两类,古代儒者认为这两种手法便于描写和反映现实,并适合于表现社会政治内容。
辞典修订版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徵的效果。兴,寄托,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有暗示的效果。比、兴为诗经六义中的两类,古代儒者认为这两种手法便于描写和反映现实,并适合于表现社会政治内容。
其他释义
1.《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2.指创作诗歌。
比兴造句
1.绣鞋风波“中的鞋描写呈现出丰富的象征心理学意义,具有鲜明的比兴象征功能。”。
2.用典作为比兴之一种,常常会给读者洄溯典源、猜详每个词所包含的隐喻带来某种难度,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一种隐喻性思考附丽于整个阅读过程。
3.按奈住无比兴奋与激动的心情,拿来脸盆与盘子等器皿,打来自来水,将墨汁对之,略分五色分盛,铺开大纸,一发泼之。
4.采用比兴写景述事,以抒发感情。
5.少女颤颤巍巍,眼泪水儿顺着洁白脸颊喷涌而出,她全身都洋溢出了无比兴奋的表情。
6.常用比兴手法,艺术形象比较集中、单一,表现的内容比较直接朴实,但也有多段体的分节歌式的叙事诗。
7.就在两人回嗔作喜,无比兴奋时,完全没有注意到脸色极度难看的某个人,正愤愤不平的看着他们,一副恨不得吞了他们的样子。
8.周一至周五终于过了!我为之感叹。周末总算来了!我无比兴奋。朋友,在这周末的日子里,我用真诚的心祝你心情拥有快乐,出入永远平安。
9.张朝阳直了直身子,无比紧张又无比兴奋地把创卫工作会议精神向全体班子成员做了转述。
10.李商隐诗中的隐喻继承并发展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传统,为我国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比兴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