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征讨
zhēng tǎo

【拼音】:zhēng tǎo

【注音】:ㄓㄥㄊㄠˇ

【词性】:动词。

【结构】:征(左右结构)讨(左右结构)

【简体】:征讨

【繁体】:征討

字义分解
征讨的解释
词语解释
征讨zhēngtǎo(1)发出讨伐例奉命征讨叛逆英goonapunitiveexpedition征讨[zhēngtǎo]⒈发出讨伐。例奉命征讨叛逆。英goonapunitiveexpedition;
基础解释
发出讨伐奉命征讨叛逆。
引证解释
⒈讨伐。引《国语·周语上》:“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唐储光羲《效古》诗之一:“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说唐》第十七回:“今老夫奉命征讨,你又抗拒天兵,杀害朝廷大将,罪孽重大。”孙犁《秀露集·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幼年即随魏武征讨,武攻文治,都有经验,阅历既多,所论多切实之言。”
网络解释
征讨征讨,是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
讨伐。《国语·周语上》:“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唐储光羲《效古》诗之一:“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说唐》第十七回:“今老夫奉命征讨,你又抗拒天兵,杀害朝廷大将,罪孽重大。”孙犁《秀露集·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幼年即随魏武征讨,武攻文治,都有经验,阅历既多,所论多切实之言。”征讨[zhēngtǎo]出兵讨伐。《国语.周语上》:「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征讨暴乱,克宁区夏。」。
网友释义
征讨,读音zhēnɡtǎo,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奉命征讨叛逆。
汉语大词典
讨伐。《国语·周语上》:“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唐储光羲《效古》诗之一:“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说唐》第十七回:“今老夫奉命征讨,你又抗拒天兵,杀害朝廷大将,罪孽重大。”孙犁《秀露集·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幼年即随魏武征讨,武攻文治,都有经验,阅历既多,所论多切实之言。”
国语辞典
出兵讨伐。征讨[zhēngtǎo]⒈出兵讨伐。引《国语·周语上》:「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征讨暴乱,克宁区夏。」近伐罪讨伐
辞典修订版
出兵讨伐。《国语.周语上》:「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征讨暴乱,克宁区夏。」
辞典简编版
出兵讨伐。 【造句】在大军征讨下,敌人终于投降。
其他释义
出兵讨伐:奉命征讨|征讨连年,士卒疲敝。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征讨造句
1.这帮贼寇却是义贼,平素只是盗取赃官污吏,地主恶霸所得的不义之财,散与穷苦之人,因了官兵的征讨才在这山中洞里栖息安身。
2.第五十六回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征讨梁山泊时,汤隆便献钩镰枪的式样,请他姑舅表哥金枪手徐宁上山,破了连环马,首立头功。
3.老夫乞休之后,诸位将军当以上报国家为重,锄奸诛恶为心;而且宸濠叛逆虽未大明,终久必为大患,那时总赖将军等竭力征讨,以定国家磐石之安。
4.因此,北魏后期“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
5.末将路闻君侯反商,崇侯奉旨征讨;因此上未将心悬两地,星夜奔回。
6.开展护法运动,征讨陈炯明,这里见证了孙中山晚年的革命历程,是他晚年革命活动的大本营。
7.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
8.皇帝赵匡胤已经宣布御驾亲征了,还是与上次征讨潞州的方式相同,皇弟赵光义为大内都虞侯,吴廷祚留守汴梁,吕余庆协理事务。
9.也是这西北之地才人不多,是以军队虽是勇猛彪悍,但用计破敌却是极少,但此时韩遂所献之计,却是独出心裁,是以征讨之兵,先发劫营,却是巧妙。
10.尤其是上次西周前去征讨崇城是精锐大军,却损失惨重,导致现在西周大军肯定抵挡不了如狼似虎的大商大军。
征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