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同声相应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繁体】:同聲相應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字义分解
同声相应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指乐声相和。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同声相应[tóngshēngxiāngyìng]⒈指乐声相和。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
基础解释
意思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引证解释
⒈ 指乐声相和。引:《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之分也。音不和,则比絃不动;声同,则虽远相应。”⒉ 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引: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合欢诗》:“妇人言虎啸风起,龙跃云浮,磁石引针,阳燧致火,皆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宋秦观《十二经相合义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谓同类而相感者也。”⒊ 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引:《三国志·魏志·王粲等传论》:“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水浒传》第八五回:“江乃鄆城小吏,逃罪上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恩如骨肉,情若股肱。”续范亭《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我们过去都是续李两烈士的革命同志,参加过国民军的战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⒈指乐声相和。引《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之分也。音不和,则比絃不动;声同,则虽远相应。”⒉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引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合欢诗》:“妇人言虎啸风起,龙跃云浮,磁石引针,阳燧致火,皆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宋秦观《十二经相合义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谓同类而相感者也。”⒊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引《三国志·魏志·王粲等传论》:“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水浒传》第八五回:“江乃鄆城小吏,逃罪上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恩如骨肉,情若股肱。”续范亭《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我们过去都是续李两烈士的革命同志,参加过国民军的战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
综合释义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续范亭《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
国语辞典
⒈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也作「同声之应」。引:《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同声相应[tóngshēngxiāngyìng]⒈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也作「同声之应」。引《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成语解释同声相应
辞典修订版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也作「同声之应」。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或作同声之应。
其他释义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近反义词
同声相应造句
1.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的人总有机会在人潮人海中彼此发现和靠近,但要想做到“抱团儿”,还要有些内部的向心和外部的挤压。
2.因此,琥珀拾芥和磁石引针,作为异类相感的个案,充当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如山反证。
3.他们俩真可以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十多年来无论在任何项目的合作中,都配合得十分默契。
4.同声相应,同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的仁不足应用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的多多补,差的少少补,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
5.小明和小力常在一起讨论文艺理论的各种问题,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6.我以为我们是同类相从,同声相应的道友,我看你家里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的样子,知道我们还是有一段距离。
7.翻译文艺作品之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能否恰如其分地与源语作者同声相应
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9.在展现通过音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生命感应时,突出交流双方的互动。
10.道家作品则比较特殊,或只写同声相应,或取消对同声相应的描写。
同声相应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