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同气相求
tóng qì xiāng qiú

【拼音】:tóng qì xiāng qiú

【简体】:同气相求

【繁体】:同氣相求

字义分解
同气相求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聚合。
引证解释
⒈ 后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聚合。引:《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言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其官斯土者……又皆一时贤俊,有循良之绩,与邦人士讲求吏治将略,互相称美,訢合无间。同明相照,同气相求,何其翕应者与!”孙犁《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要视作家如友朋,同气相求,体会其甘苦,同情其遭际,知人论世。”
综合释义
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要视作家如友朋,~,体会其甘苦。◎孙犁《澹定集·金梅序》
国语辞典
⒈ 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语出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结合在一起。明·朱权也作「同类相呼」、「同类相求」。引:《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荆钗记·第五出》:「解绶归来为至友,果然同气相求。」
辞典修订版
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结合在一起。明.朱权《荆钗记.第五出》:「解绶归来为至友,果然同气相求。」也作「同类相呼」、「同类相求」。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结合在一起。明˙朱权˙荆钗记˙第五出:解绶归来为至友,果然同气相求。亦作同类相呼、同类相求。
其他释义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出处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近反义词
同气相求造句
1.因此,琥珀拾芥和磁石引针,作为异类相感的个案,充当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如山反证。
2.“巨人之地”的理念与复活节岛的标志性岩石雕塑同气相求。它想表达的是“静默威严,生于斯地,为民公仆,造福百姓”,设计者称。
3.他们俩真可以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十多年来无论在任何项目的合作中,都配合得十分默契。
4.小明和小力常在一起讨论文艺理论的各种问题,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6.在展现通过音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生命感应时,突出交流双方的互动。
7.小王和小张她俩是一对同气相求的好朋友。
8.如果同在正道中修证,随着各自修心炼己的进步,也能转化成为健康的同气相求型。
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这段话出自易经乾篇。
1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同气相求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