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提衡
tí héng

【拼音】:tí héng

【注音】:ㄊ一ˊㄏㄥˊ

【结构】:提(左右结构)衡(左中右结构)

字义分解
提衡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亦作'提珩'。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2.谓简选官吏。
基础解释
亦作/'提珩/'。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谓简选官吏。
引证解释
⒈亦作“提珩”。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引《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寳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⒉谓简选官吏。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李善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网络解释
提衡提衡的释义是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出自《管子·轻重乙》
综合释义
亦作“提珩”。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寳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李善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汉语大词典
(1).亦作“提珩”。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为之有道乎?”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宝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2).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李善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提衡造句
1.所以哪,我说你胆小怕事,不敢提衡山派中的门户之争,其实有甚么相干?衡山派的人压根儿不会来,又有谁听见了?
2.包拯的"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以及执法如山的实践,特别是他身上体现出的清官的特质,都说明他是中国清官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16005/)
3.包拯的"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以及执法如山的实践,特别是他身上体现出的清官的特质,都说明他是中国清官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116005/提衡造句)
提衡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