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1)(名)(皮肤)因受冻而裂开:手~了。

(2)(名)皮肤上积存的泥垢:一脖子~。

(3)(名)国画画山石时;勾出轮廓后;为了显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叫做皴。

动词

(1) 皮肤坼裂

皴,皮细起也。——《字略》

(2) 如:皴劈(粗皱龟裂);孩子的手皴了

(3) 打皱;皱缩

客皴眉而俯,不复抽言。——宋· 盛均《真龙对》

名词

(1) 〈方〉∶皮肤上积存的泥垢 。如:几天没洗澡,满身是皴了

(2)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淡干墨涂染以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及树身表皮的脉络、形态 。

皴【午集中】【皮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七倫切,音逡。《說文》皮細起也。《玉篇》皵也。《梁書·武帝紀》執筆觸寒,手爲皴裂。

繪法。《湯垕書鑒》曹弗興善畫,作人物衣紋皴縐。

董元畫山石,作麻皮皴。

《字義總略》楊朴詩:數个湖皴徹骨乾。陸放翁筆記謂:不知皴爲何物。湖卽詩狼跋其胡之胡,獸項下縣肉也。胡皴乃牛項下垂皮,言其味薄也。

《蘇軾·龍眼詩》獨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註》皴皮,指荔枝。

【皴】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cūn
怎么读:

  • 动词 皮肤皲裂。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诗七首之一:「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 动词 皱缩。宋.张炎〈采桑子.西园冷罥秋千索〉词:「雨过花皴,近觉江南无好春。」
  • 名词 皮肤上聚积的泥垢或脱落的表皮。  【组词】:「一脖子皴」、「一身子皴」。
  • 名词 一种国画画法。参见「皴法」条。
【皴】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cūn
怎么读:

  • 皮肤因寒冷而皱缩、乾裂。  【组词】:天冷,她的脸冻得都皴了。
  • 皮肤上聚积的泥垢或脱落的表皮。  【组词】:不爱洗澡的小弟经常有一脖子皴。
  • 一种国画画法。国画山水树石中,表现凹凸阴阳之感及线条、纹理、形态等的笔法。
主要有三个意义,一是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二是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三是中国画中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

"皴"的拼音和解释

拼音:cūn

总画数:12

部首:皮

查看详情,了解更多

皴字导航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