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分崩离析
fēn bēng lí xī

【拼音】:fēn bēng lí xī

【注音】:ㄈㄣㄅㄥㄌ一ˊㄒ一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分崩离析

【繁体】:分崩離析

字义分解
分崩离析的解释
词语解释
分崩离析fēnbēng-líxī。(1)四分五裂,形容国家、集团等分裂瓦解。分崩离析[fēnbēnglíxī]⒈四分五裂,形容国家、集团等分裂瓦解。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英breakup;comeapart;falltopieces;
基础解释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崩溃。[近]四分五裂。
引证解释
⒈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引《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后汉书·邓禹传》:“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宋司马光《保业》:“臣窃观自周室东迁以来,王政不行,诸侯并僭,分崩离析,不可胜记。凡五百有五十年而合於秦。”《痛史》第十七回:“此时正是国家分崩离析之际,岂可听其闲居!”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此派之拟议,以为今日中国之大患,在於无法,苟能藉宪法以谋统一,则分崩离析之局,庶可收拾。”
综合释义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国语辞典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分崩离析[fēnbēnglíxī]⒈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引《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宋·司马光〈保业〉:「分崩离析,不可胜纪。」近离心离德尔虞我诈反分甘共苦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坚如磐石安危与共成语解释分崩离析
辞典修订版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宋.司马光〈保业〉:「分崩离析,不可胜纪。」
辞典简编版
形容国家或团体分裂崩解。 【造句】由于内部的利益争夺,导致这个团体分崩离析。
成语词典版
01.《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源)02.《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03.《魏书.卷一零五之三.天象志三》:「仍见者,事荐也,后代其踵而行之,以至于分崩离析乎?」04.唐.崔佑甫〈上宰相牋〉:「孔明以分崩离析之时,事要荒割据之主,尚能恢弘王度,克广德心,鱼鳖咸若,引为己任。」05.宋.司马光《温语文正司马公集.卷一八.保业》:「臣窃观自周室东迁以来,王政不行,诸侯逐进,分崩离析,不可胜纪。」06.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下.补遗》:「乃今江北四镇,岌岌乎分崩离析。」07.《痛史.第一七回》:「此时正是国家分崩离析之际,岂可听其闲居!」
其他解释
谓瓦解离散也。《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疏:「民有异心曰分,欲去曰崩,不可会聚曰离析。言国内之民不能以恩惠安抚,致有异心,不可会聚也。」
其他释义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典故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近反义词
分崩离析造句
1.不数年,分崩离析,一代枭雄竟呜乎哀哉。
2.面对金融系统分崩离析的风险,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代表们已接近达成一致,将呼吁共同采取全球性解决方案,应对危机。
3.建立起的统一王朝也在旦夕之间分崩离析,历史已不可考,始皇暴毙之事已成悬案,此事暂不理会。
4.在内战中,他们饱尝国家分崩离析、骨肉相隔异地的痛苦。
5.卑劣的人则灵魂分崩离析,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憎恶自己,逃避自己,时常处于悔恨之中。
6.不幸的是,这样的竞争结果不是降低价格,提升网速,而是成了狼狈为奸的两强垄断,这使得带宽非常有限,现有市场分崩离析
7.故事在大明王朝即将衰败期间展开,在这个华夏武学巅峰时期,高手辈出的年代,由朝廷叛军发起叛乱,导致天下动乱,各路江湖大佬揭竿四起,大明江山分崩离析
8.燕赵三十六骑纵横大漠数十载,不想今日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于一旦。
9.也好,别再这样给可怜的洛浩压力了,有一只猫欺负着,已经是件很悲惨的事了,还要被这只老虎耽耽虎视,洛浩会整个躯体会土崩瓦解的,分崩离析的。
10.在和平演变攻势下,苏联终于分崩离析了。
分崩离析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